甜宠出海,不能满足于“墙内不香墙外香”

原标题:甜宠出海,不能满足于“墙内不香墙外香”

展开全文

《香蜜沉沉烬如霜》各国版本海报

流行文化产品往往天然具备跨文化沟通的巨大可能性,其中电视剧又是最贴合大众审美趣味的流行文化产品之一,也因此成为外界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窗口。在此背景下,近来出现的国产甜宠剧出海热潮,成为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。

“甜宠”的概念发轫于网络文学,2017年由网文《爆笑宠妃:爷我等你休妻》改编的《双世宠妃》首次以“甜宠剧”自居,正式确立了“甜宠剧”的电视剧品类。实质上,“甜宠剧”是对传统青春偶像剧细分领域的垂直尝试,其将甜宠属性放大,以“高甜”与“宠溺”为核心,讲述俊男美女双向奔赴的甜美爱情故事,人物关系清爽简单、情节气氛轻松浪漫,结局设计圆满可喜是主要特点。从数据来看,《香蜜沉沉烬如霜》《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》等甜宠剧在海外播放破亿,《冰糖炖雪梨》《亲爱的,热爱的》在VIKI平台获数万观众9.5分以上好评,《一见倾心》创下优酷剧集海外首播24小时数据第一,爆款频出的国产甜宠剧正在突破韩日引领的偶像剧潮流。那么,甜宠剧何以出圈?出圈之后,又如何基于海外用户观剧习惯与接受偏好实现自身高质量持续发展?

以全球共有的爱情模式雕琢文化兼容底座

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,要想成功出海必然要考虑跨文化传播的兼容性。而中国甜宠剧正是挖掘了中外价值观中的交融部分,选择全球共有或兼容的爱情故事模式,以此引起海外观众的自我情感投射,实现共情。

不可否认,女性受众是甜宠剧的观看主力军,情感细腻、情节梦幻的甜宠剧对她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。回顾早期青春偶像剧的高光时刻,以《王子变青蛙》《流星花园》等为代表的“灰姑娘式”爱情故事红极一时,至今被奉为“玛丽苏”天花板。而类似情节也在东西方爱情传说与寓言故事中屡见不鲜,早已实现观众层面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。甜宠剧正是站在“前人”的肩膀上,乘着女性经济独立和个人意识崛起的趋势,迎合“她”经济进行人设改造,削弱女性角色的“柔弱感”与“依赖性”,辅之以更贴合的情节,与时俱进地满足现代观众对于女性的“审美期待”。如《你是我的城池营垒》中医生与特警的设定,女主作为救死扶伤的人民医生,与特警男友携手闯进一个又一个危险境地,余震频发的灾区现场、危机四伏的绑架劫持、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,二人在完成各自职责与使命的同时,也为彼此筑起一座城池,将热烈动人的情感融于家国之中。由是观之,霸总式“玛丽苏”已成过去,势均力敌的爱情更受欢迎,但有情人终成眷属、女主角获得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模式核心依旧牢固。因此,聚焦爱情主题的甜宠剧大大降低了海外观众观剧的门槛。

其次,当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成为人类社会的共有模式,以甜宠剧为代表的“精神甜品”用童话般的恋爱故事抽离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,化作满足观众想象、缓解压力的“便捷窗口”。具言之,甜宠剧不以曲折虐心的悲欢离合阻击观众的情绪痛点,而是定格浪漫的瞬间美学制造“超越现实”的甜蜜情感体验。当“甜宠”属性被无限放大,用来制造戏剧张力的误会、伤害等复杂情节都被不同程度地弱化甚至删除,爱情在大量浪漫符码组成的高甜镜头中变得梦幻而又美好。如爱森斯坦所言:“吸引力是戏剧的一切进攻性的要素”,作为从观感和心理同步感染观众的要素,甜宠剧中的表白、拥抱、接吻场景是被神圣化的爱情空间,真挚而热烈的甜蜜瞬间填充其中,组成高潮迭起的华彩时刻,不间断、高密度的“撒糖”带给观众绵延持久的甜意。

不同国籍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,特别是女性观众对于理想爱情的渴望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契合度。因此,当甜宠剧把握住高糖无虐的“快感制造密码”,减少旁逸斜出的繁复剧情,让完美爱情拟像缓解生活与工作重压,使观众获得情感慰藉与审美愉悦,便雕琢出了中国甜宠风暴席卷全球电视市场的文化兼容基座。

《御赐小仵作》各国版本海报

甜宠内核百变包装,拓展不同时区的观众群体

不论国内外电视剧市场存在何种差异,“新鲜感”始终是推动观众追剧的共通原动力之一。但甜宠剧惯以“甜蜜瞬间”制霸人心的爽感套路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,千篇一律的“人造糖”融化了本该精彩的故事本身。此情境下,一部分甜宠剧主动打破桎梏,以自身极高的可塑造性在类型维度进行更新迭代,如以“甜宠”为内核搭载奇幻、职场、悬疑等各类剧集元素,携类型组合引起的“化学反应”迈向“甜宠+”。当陌生化的感官体验超出观众期待视野,新鲜感便在刺激中不断催生,“新甜宠”模式方能成功破局。

如在VIKI平台热播的《御赐小仵作》将视点聚焦于“仵作”这一自带悬疑感的身份,主角搭档组团“闯关”,抽丝剥茧般破解了一场延续18年的惊天大案,过程猎奇且吸睛。《香蜜沉沉烬如霜》则是构筑起超出现实之外的神魔世界,“春华秋实”“寰帝凤翎”等拥有特殊设定的信物让这段仙界爱情有了触及人心的独一无二性。《传闻中的陈芊芊》更是打破次元,编剧女主意外卡进自己创造的女尊世界,一心为活命开编剧副本、逆转荒唐人生的女主与恋爱脑男主斗智斗法,由此引出一系列鸡飞狗跳却诙谐生动的故事情节。上述剧集皆在海外刮起一股甜蜜风暴,“甜宠+”模式赋予各类型要素充分的表演与填充空间,风格的杂糅互渗足以令观众眼前一亮,无法预判的剧情发展持续烘托新鲜感,自然爆款频出。

同时,“甜宠+”带来的差异化拓展了更普泛地区电视剧观众的关注。不同地区的文化壁垒客观存在,甜宠剧在亚太的风行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,是由于长久以来整个泛亚洲文化圈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,彼此存在文化亲缘性,但欧美地区与我国的文化差异性较大,仅仅依靠爱情模式的共识基础远不足以让甜宠剧突破文化扦格,成为欧美文化圈的“爆款”。因此,甜宠剧在差异化探索中将甜宠与欧美观众喜爱的悬疑、古装、功夫等元素结合,而这些元素中和了甜宠浓度,故事更易于依照符合欧美观众观剧习惯的美剧节奏与剧情思路设计,以助力甜宠剧在输出不同地区时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尝试。

更重要的是,“甜宠+”在客观上提供了另一种讲述中国的可能性。甜宠出海剧集中《陪你逐风飞翔》《冰糖炖雪梨》关注冰雪运动,在呈现青年速滑、冰球运动员之间的爱情喜剧时观照现实中2022年中国冬奥会的体育盛事;《你是我的荣耀》突出表现中国航空科研人员研发“搜神号”太阳系边际探测器,与现实中我国“玉兔号”月球车成功着陆的航天事业发展里程碑事件相互呼应。当甜宠剧融入主旋律元素,便能够使海外观剧者在追剧中自然地接收这些信息,实现国家形象的柔性传播。

海内外受众评分两极,可能导致“甜宠风暴”昙花一现

目下,甜宠剧已然成为国剧“出海新星”,颇有与日韩偶像剧分庭抗礼的趋势。但数量的爆发并不是发展关键,除头部精品剧集外,相当一部分甜宠剧还存在“糖分”过高而“营养”不足的隐忧,套路重复、内容虚浮等问题也广受国内观众诟病,仅乘着未消散的新鲜度在海外收到观众的追捧。

如《甜蜜暴击》在VIKI平台有上万海外观众给予9.2的高分好评,但国内评分只有2.7;《一见倾心》上线之后,海外观众“有趣”“最佳剧集”的好评与国内观众“无脑”“烂俗”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。这种“墙内不香墙外香”的现象值得警示,内容中空、批量制造的“人工制糖”长久下去也会让海外观众审美疲劳,使出圈的“甜宠风暴”昙花一现,窄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可能路径。因此,甜宠剧须警惕过度商业化,仅热衷于建构娱乐化的乌托邦,而应当在充分考量海外观众文化可接受度的基础上,立足于“甜宠+”的模式探索,在“甜宠”之外,扎根现实土壤,呈现真实的生活样貌;在“甜宠”之上,融入中国文化,努力呼应现实与社会以提升价值醇度。作者:李智(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